昨天下午,BC省府发布新闻稿,表示正在修改住房法规,将强制要求BC省各市级政府修改各自的分区(zoning)法规,以允许独立屋业主,根据土地大小和靠近交通设施的程度,在独立屋土地上进行小型多单元住宅(比如城市屋、三拼、后巷屋等)的开发。
在人口超过5000的城市,地方政府应允许:
·业主在每个独立屋的地块上最多建造3-4个单元;
·如果地块靠近交通枢纽,则允许最多建造6个单元;
·面积小于3014sqft的地块最多可建3个单元,大于该数字可建4个单元;
·超过3014sqft并且靠近公交站的地块,最多可以建造6个单元。
该法律还要求在BC省各地社区的单户住宅或复式住宅中至少允许一个二级套房或巷道住宅。
省长David Eby在新闻稿中表示,“过时的分区规则”阻碍BC省居民在自己的社区找到“容身之地”。
“公寓和独立屋中需要有‘小型、多单元’住宅的选择,新规将为人们提供触手可及的住房选项。”
这种“小型、多单元”的建筑包括联排别墅、多厅住宅和巷道住宅。
BC省府表示,将给地方政府发放$5100万元以及一份政策手册,市政当局必须在 2024年6月30日之前更新其章程,以适应新的分区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省级试点项目之前,该项目将为业主提供高达$4万元的可免除贷款,以建造第二套房并将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金额出租。
温哥华、维多利亚、基洛纳和金伯利已经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今年9月,温哥华市府曾为增加“中间住房”出台“1户变8户”的政策,允许在通常用于单户独立屋住宅的地块上建造多单元建筑。
同月,省府提出了五年内在全省建造6万个新住房单元的目标。初步分析表明,新规实行后,BC省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看到超过13万套新的小型住宅。不过,这个数字并没有考虑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房地产市场不断变化的性质。
维多利亚是BC省第一个引入所谓的“中间缺失”政策的城市,在践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供后人参考。当时,维多利亚的立法缺乏有关房屋尺寸,高度限制,停车和地段覆盖范围的细节。
住房倡导者表示,这些细节将是该政策成败的关键。住房厅长Ravi Kahlon表示,这些细节将在该法案成为法律后通过法规公布。
Kahlon在制定政策时表示,政府考虑了其他国家及其城市有关住宅区密度合法化的成功案例,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新西兰奥克兰。
拿奥克兰举例,该市在2016年取消了单栋独立屋分区,并允许在单户住宅地块上建造3个单元。BC省府引用的研究表明,这项法案导致奥克兰在5年内增加了2万多套新房,导致租金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其他地区。
然而,新美两国的住房政策研究人员对此类政策是否能为房地产市场“扑火”存在分歧,他们指出,有证据表明,虽然这些政策可以通过增加供应来降低租金价格,但它也会抬高土地价格,因为业主会争先恐后地将地块出售给出价最高的开发商。
拟议的更改还要求地方政府每5年更新一次计划,并邀请公众参与决策。
然而,有些居民对此类政策并不看好。他们担心停车问题以及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问题。还有人觉得政府只是找机会多收“人头税”。不过,随着加拿大敞开的移民政策和未来几年可见的人口增长,此类有关住宅区密度合法化的规定也算势在必行了。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