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人,连Tim Hortons都不肯录用我。”
一个看起来真实又委屈的年轻人出现在TikTok上,说自己在加拿大找工作却处处碰壁,还暗指“工作都被移民抢走了”。
然而,在CBC新闻视觉调查团队介入调查后,TiTok立马删除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
该社交媒体平台表示,这些视频因未明确标注为AI制作,违反了其社区准则,因此被下架。
在这系列被下架的视频中,主角是一位名叫“Josh”的20多岁白人男子,他对着镜头讲话,并发表一些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言论,批判移民及其在就业市场中的角色。
视频迅速引发热议,点赞上百万,评论区一边倒地同情他。
但很快,有网友扒出:这个人根本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人,而是AI生成的虚拟人物,背后是一家营销公司精心设计的AI营销套路。
“Josh”在视频中“讲述”的经历,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意引导情绪的剧本化操作。
其实,视频中有一些细节可以看出“Josh”不是真人。例如他手里拿着咖啡杯的样子很不真实,而且两只手颜色不一样。视频角落还有一个谷歌Veo AI软件的小标志。
争议言论曝光
在一段视频中,他抱怨自己找不到工作,因为印度人把所有工作都抢走了,尤其是Tim Hortons。
他声称自己申请了这家咖啡店的工作,却被问到是否会旁遮普语。
在另一个视频中,“Josh“抨击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质问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人被允许加入加拿大。
Tim Horton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类视频的出现让公司极为沮丧和担忧,并补充说,他们很难将这些视频删除。
这类AI制造的争议视频,之所以把矛头指向Tim Hortons和印度裔人群,并不是随意挑的,而是刻意选了能够引发公众情绪的“敏感度”。
为何偏偏选中Tim Hortons和印度人?
毕竟,Tim Hortons作为加拿大国民级的连锁咖啡店,门槛低、岗位多。很多印度裔新移民,尤其是留学生都喜欢向Tims投递简历。
为了尽快可以留下来,他们会优先考虑”先有工作“,而不是”待遇高不高”,这也导致有些人认为印度人占了他们的工作。
一名加拿大女子就曾在X上声称自己被Tim Hortons解雇,原因是她指出门店管理层偏好雇佣印度裔员工,创造了不公平的工作环境。
再加上一些门店频频被曝光的卫生问题,社交媒体上曝光的照片中,有发霉的面包、油腻腻的咖啡机、徒手抹酱、甚至还有员工在柜台后面公然“捏脚”的画面,而这些服务员的面庞偏偏都是印度裔,自然也就引起了大家的反感。
公众的质疑更容易被情绪放大,而这类负面印象恰恰成为AI视频背后操盘者的“素材库”。
其实,这是”虚假影响力“趋势的一部分。人工智能Nexa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创建虚假人物,使其看起来像是真人在为产品或服务代言。
其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ivy Nayyar称这是一个可以“潜意识植入”的广告。
在接受CBC新闻采访时,Nayyar表示,只是想“开个玩笑”,拿“印度人正在占领就业市场”这种说法当段子讲。
他说他设计“Josh“这个角色,目的是为了引起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共鸣。
制作AI视频太过容易
Nayyar说,他们用Google的Veo3和一些工具,打几个字就能生成像真人一样的视频。
新版Veo3不太会出现多手指、动作不自然这种bug,声音也很像真人,说话还对口型,几乎看不出是AI做的。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网友能看出来视频是AI做的。
但也有不少人信了,把视频里的内容当真,甚至觉得“Josh”说出“种族歧视”的心声。
更离谱的是,有时候“Josh”还会亲自下场回评论和为自己辩护,让人更觉得他是真人。
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市场营销副教授Ryder也承认,自己一开始真的信了:“我当时完全相信这人是真的,还以为他只是用短视频讲自己的故事。”
Ryder还说,照现在这速度发展下去,以后我们可能根本分不出真假。他担忧地问:”我们这些刷社交媒体的普通人,以后要怎么分清现实和虚构?“
对此,TikTok官方回应表示,今后所有AI生成的视频都必须明确标注身份。
尽管TikTok并未正面回应这些视频中存在的歧视与挑衅内容,仅表示相关视频被下架的原因,是因为违反了平台规定:凡是由AI生成、并且看起来足够逼真的人物或视频内容,必须添加清晰的标识,例如标签、字幕、水印或贴纸。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标识并不会由系统自动生成,而是需由创作者主动添加。
信息来源:CBC,NDTV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