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安省华人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求助,称两年前被印度裔司机撞车,如今竟反对方反讹,要赔$20万元。
起因是2023年2月27日,晚上七点半左右,博主的车由她的丈夫正常直行在主路上,结果不料,一名印度裔司机从小路左转过来,从而发生碰撞。
根据现场情况和保险公司的事故评估,明明是对方负全责,并需要由对方保险公司承担了车辆维修费用。
博主以为这场不起眼的小事故早在当时就处理完毕,谁能想到,时隔两年,原本被判全责的印度司机突然将博主告上了法庭。
根据博主晒出的传票来看,原告印度司机因这起车祸事故起诉博主(并未透露具体原因),并提出高达$20万元的无理赔偿诉求。
让博主最感无奈的是,虽然自己只是这辆车的“登记车主”,事发当天压根没参与驾驶,依然被对方列入了被告名单。
博主如今非常困惑、无语:“我只是车主,不是司机,怎么也能被告了?而且之前不是已经由保险公司全权处理了吗?”
车主未驾驶也被列为被告?合理吗?
根据加拿大法律,其实,真正开车出事的人一般要负责赔偿,但如果这辆车是你同意别人开的(比如家人或朋友),那作为车主你也是可以被一起告上法庭。
不过,车主只要不是把车借给了酒驾、无证驾驶这种不合规的人,并且当时车是有保险的,那通常就是由保险公司出面负责,包括请律师、打官司和赔钱,车主本人一般不需要掏钱赔偿。
像网友分享的这种情况,如果确定没有责任(对方全责),那就应该不需要承担赔偿。
对方提出的高额索赔可能只是策略性起诉,真正赔偿金额仍取决于最后的法庭判决。
博主遭遇并非个例,一堆华人网友中过招
这条贴在发出后,评论区迅速“炸锅”,不少加拿大华人网友纷纷表示遇到过类似情况——一样的操作、同样的套路。
比如,网友A表示:“之前我在下雪天追尾了一位印度裔女士,对方车辆因打滑撞上雪堆横在路上,我实在躲不掉才撞上。期间这位印度裔女士也是各种戏,最后交警判我分心驾驶,我自己找律师解决了。没想到马上要过两年追诉期了,也是突然被对方反诉索赔$20多万。对方律师在视频法庭会议上不停”挖坑“,提出各种细节问题,比如是否使用雪胎,刹车和轮胎是否确认完好等。幸好保险公司的律师全程应对,才没有吃亏,我甚至都没有出庭。”
事后,网友A的案件胜诉,对方不但没拿到赔偿,还得倒贴上庭费。
因此,网友A提醒大家:“一定要保留当年的保险记录,只要联系当时的保险公司,他们就会安排律师,后面的事你都不用操心了。”
网友B回忆自己也遇到过相同的套路,“当时在高速上被印度裔追尾,我的车完好,对方车毁了,想着大家都不容易的心态选择不追责了,结果同是两年后收到法院传票,被反索赔高达$70万元!”
网友B愤怒表示:“满满二十几页纸,写的全是我的错,编的那是一个呼吸都是在犯错。而且当时车上还有宝宝,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敢这么做的。”
网友C也对此表示:“这很有可能是对方在赌你不应诉,想靠你缺席败诉之后再来执行索赔。”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印度裔可能已经是“惯犯”级别了,都是事故发生时装得客气,事后突然翻脸起诉,赔偿轻则$20多万,重则开口就是$70万。
还一纸诉状把所有相关人都拉进去,谁有漏洞就讹谁。
避坑建议
网友们除了分享相似经历,要没少帮博主出出主意。
其中,有位经验丰富的网友总结道,在加拿大只要发生交通事故,无论对错,对方在事故发生1~2年内都有可能起诉你。他提醒大家,哪怕事故责任已判定,也不能掉以轻心。
他表示:“我曾被起诉过两次,有一次还是对方全责。后面收到法院信要求我出庭,索赔金额高达$20多万。因为撞人的可以乱说一通。
因此,大家发生事故,建议车主:
事故发生后一定要保留好所有资料,比如事故报告、行车记录仪、保险处理记录等;
律师信和法院传票可能一年多后才收到,要特别留意邮件和签收件,尤其是挂号信;
即使你不是责任方,也可能被反咬起诉;
收到律师信不要慌,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保险公司,并请求安排律师介入;
如果被要求线上会议,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证据文件,弄清楚事故对错,不要让对方钻空子。
想不劳而获的人有很多,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
信息来源:小红书,Bruninglegal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