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华人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遭遇的一起离奇盗刷事件。
该网友表示,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中国银行储蓄卡,既未丢失,密码也未从泄露,但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一带的7个城市、8家银行遭到疯狂盗刷。
盗刷发生在凌晨时段,短短数小时内,有人通过RBC、TD等多家银行的ATM机多次取款,盗刷总金额高达$8.2万元。
由于网友的这张储蓄卡平时主要用来存放工资,几乎不用于日常消费,因此相关交易权限一直保持开启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这次盗刷来得格外突然。
等到网友事后查看账单时,他才发现资金已被全部转走。
尽管他在第一时间挂失了银行卡,但整个过程中,所处的中国银行并未发出任何异常交易提示,也未采取拦截措施。
该网友无奈地说:“这是我多年来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钱,如今被一扫而空,直接让我破产。”
从流水记录来看,异常取现的地点分布在Mississauga、Burlington、North York、Richmond、Scarborough等城市,几乎涵盖大多伦多和大温地区。
如此密集且高效的操作,让人怀疑背后可能存在专业团伙,掌握了极其隐秘的银行卡信息窃取手段。
目前,该网友已在当地报警并立案。
钱能被“远程”刷走?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类似遭遇:
网友A表示经历几乎一样:“卡一直在身上,但却在澳大利亚和香港被盗刷了$10万元。”
网友B认为,现在很多盗刷案例并不是直接复制银行卡,而是通过Apple Pay形成虚拟卡,相当于利用NFC技术进行直接刷卡。
网友C则给出了一些维权建议:既然已经报警,不如尽快开始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以及银行监管不力,然后找律师起诉。
如果能胜诉,就能追回赔偿。等拿到钱后,就立刻把资金取出并销户换银行。
同时,他建议除了换银行外,还可以考虑办理香港的中行、汇丰或众安的银行卡。因为境外银行在处理盗刷问题时,如果能证明客户没有责任,往往会直接换卡并全额赔付。
网友C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汇丰蓝狮子信用卡也曾遇到盗刷,但一个月后就帮他把钱全额追回。
网友D分析,这种情况很可能与密码泄露有关。从流水情况来看,盗刷并非一两天刷完,而是持续操作,如果没有开通短信提醒,很难第一时间发现。
他担心在这种情形下,银行未必会轻易赔付。
从这些网友的留言里能看出来,大家的经历和看法虽然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一个问题:现在银行卡真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
现在盗刷手法更“高科技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卡片丢失或复制,而是可能通过黑客渠道获取用户信息,再借助虚拟卡加NFC完成盗刷。这类手法隐蔽性强,也更难防范。
换句话说,即便银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只要信息被窃取,也可能在世界另一端被人刷走。
防范银行卡盗刷小贴士
开通短信/APP提醒:开通银行卡的短信通知或银行APP实时推送功能,第一时间掌握账户变动。
谨慎绑定第三方支付:不要随意把银行卡绑定到不常用的App或小平台。绑定Apple Pay / Google Pay后,可考虑只绑定信用卡,不绑储蓄卡。
关闭不常用功能:如果储蓄卡只是用来存工资或存钱,可以关闭境外取现、无卡支付、网上支付等交易权限,需要时再临时开通。
设置合理限额:将单笔或单日取现、转账限额调低,可以减少大额损失。
定期检查账户:即使不常用的卡,也要养成定期登录网银或手机银行查看流水的习惯。
怀疑异常,立即挂失:一旦发现可疑交易,要第一时间挂失银行卡并联系银行客服,避免继续被盗刷。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保存交易记录、银行沟通截图,第一时间报警并立案,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资金分散存放:不要把所有积蓄都放在同一张卡上,可以适度分散到不同账户,降低风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